心理師幹嘛不說話?

2023-12-27

不同場域裡的心理會談室,無論裝潢風格或任何外部因素,隔音通常最受心理師重視。

因為希望呈現令你安心的氛圍,不受干擾,心理師作為空間的主要設置人,更是關鍵。

有的人初次到訪,關上門後便能在氣氛裡放鬆,盡情地讓身體、聲音宣洩自己的心情。也有的人來談數年,仍每次幾乎都端正危坐、對談邏輯縝密,以進行專訪或考核面試的姿態對應。

無論是尋求自我成長的可能性、面對過往的創傷、梳整某些經驗、為亂了的處境摸索出路......,在會談裡,心理師通常會先安靜地等待、聆聽來訪者的話語,進行到一定程度後,才依據會談內容,彙整脈絡並回應主題。

在會談的過程中,心理師的安靜或許會讓你感覺困惑不安,但這是一種體貼和節制。許多來訪者常說「你不用多說,道理我都知道,但我就是感覺不好、我辦不到.....]。是的,心理師無意複製你人際情境裡經常出現的那些問答、追討、強塞的價值;心理師的目標不是聽著你轉述他人的評價、自我責備,不會評價你的表現,而是希望幫助你在會談過程中靜下來認識自己:「我怎麼了?」「我認為呢?」「我感覺怎麼樣?」。

你的感受、你的想法左右著你的行動。覺察內在是重要的-- 唯有透過安靜地聆聽,才得明白心底真意。

心理師的安靜/沈默是一種專注,也是在向你示範,讓我們在這段時間,把焦點從事件或環境中回返到自身:從身體、意志、感受,從頭腦擴散覺知,聆聽渾身上下的經驗。

語言雖佔我們溝通中的大多數時間,但身體最誠實。

心理師安靜地等候陪伴,讓你的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參透語言奧秘,也讓你的真實感覺有機會安全地浮現、直到被你的語言組織起來。

也許你會逐漸期待,入門後先攤在沙發上伸展手腳的鬆弛感。

願你能讓話語帶領你親近一段關係,也能在靜默中與自己親密。


© 2021 陳姝卉臨床心理師。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Cookies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